close

譯者:慧湘

在玩桌上遊戲的時候,有個孩子,當他沒有得分或是輸掉了,他總是會無奈的聳肩。而有個孩子則是會大哭、大吵大鬧。這種「輸不起」的行為可以是一種困擾,也可以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挑戰。

但是,父母究竟該如何教導孩子運動家的精神呢?專門處理孩子與家庭關係的 Howard Hiton(譯註2)和Willamette 足球聯盟俱樂部與西屬青年曲棍球理事長Alison Henderson,提供了一些建議。

tae_kwon_do.JPG

圖片來源:原文圖片http://blog.oregonlive.com/themombeat/2012/07/how_to_teach_your_kids_sportsm.html

要早點兒開始。Hiton認為,桌上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當孩子開始第一次玩遊戲,以競爭遊戲平衡合作遊戲,並且去強調「這是我們一起做的事」。

創造一種像是搖手或擊掌這樣不需要顧慮勝負的習慣。例如,當Hiton和他兒子玩遊戲時,他總是會說一些像是「願最好人獲勝」的話。

父母也可以解釋若是成為輸不起的玩家或太自傲的贏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其他的小朋友不會想再跟你玩。要秉持著「把握住他們的好(表現)」的精神,獎勵玩遊戲玩的很大方的孩子。

Henderson則認為,教導孩子的運動家行為時,「態度決定一切」

退一步Henderson認為,在青年運動時,「父母必須了解,這是孩子的比賽,不是他們(父母)的。」孩子在運動時,並不是一個與孩子待在一起好機會。

讓你的孩子獲勝。有些家長拒絕操控遊戲讓孩子獲勝,他們認為孩子自己努力獲得勝利比較有意義。但Hiton認為有時讓孩子嘗到勝利的滋味是很重要的。

「每次都輸就不好玩了」。

他還建議修改遊戲,即使有些東西(效果)玩不到了。假設兩個兄弟在玩籃球的一對一鬥牛,而其中一個很明顯是個強壯的球員---父母可以建議年長的男孩讓年少的弟弟一些分數,或是用非慣用手,或是就不算分了。

家人也可以玩團隊遊戲,一個家長帶一個孩子為隊友。

做一個好的範例。Hiton建議父母別忘了孩子會記得和大人玩的時候他們贏或輸多少,也記得他們(大人)如何對待其他參與者。

例如,當家庭出席一個體育活動,父母必須謹記在心的是「我們有多麼情緒化或激動」與「我們是否為其他運動員喝采」。父母也可以見機指出好與不好的運動精神,並加以討論。

Henderson說,家長最不可能激發出孩子良好的運動精神的方法是是站在場邊大喊:「孩子,聽我的,不要聽你教練的!」

包容。Henderson說一個會成為鼓舞孩子終生前進的教練是田徑教練。他會讓隊中每個孩子努力達到每週的個人最佳成績,而不是不斷抱怨學校的政策。有個女孩的缺陷導致她有一支腳是拖行的;教練對她的包容幫助球隊的黏合。Henderson說「有103個女孩會在田徑場邊為Mary的個人最好成績而歡呼」。

專注於技巧。Hiton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已經是一位不大方的輸家,比起年紀問題,這更應該是孩子脾氣的問題。父母可以向孩子強調遊戲的結果無關乎身為一個人的價值。

Hiton說:「孩子堅持要獲勝是為了得到ok的感覺,孩子們相信勝利是他們身為人的一部分」。父母可以藉由提供經驗,說明重點是在成為有能力的人而非輸贏。

另闢蹊徑。Henderson極力主張孩子應參與各種運動項目,而非只參與他們所擅長的。幫助孩子學習運動家的精神,因為「當你在某些事務上並非表現最好的,你對各種事物都會有更開闊的心胸」。Henderson認為,願意去學習是運動家精神中的重要關鍵。

創造一個積極的環境。Hiton認為,年幼的孩子學習運動家精神時,(父母應)監視孩子玩遊戲時,是否有一個安全的地點。父母可以一起合作幫助孩子選擇遊戲,並幫助他們在遊戲和活動間互相輪換。

Hiton認為,對於年長的孩子而言,挑戰是在更高層次的競爭中不被抓到。她指出,「在某些家庭或運動中,你不能超過8點或9點後盡情的玩遊戲」。他建議可以去尋找小孩子的休閒聯盟,並尋找一個不只是教導技巧,也教導運動家精神的教練。

「用盡你的全力」。用你100%的努力,那就是運動家精神。

不要忘記學校。Hiton說,課間和體育課是孩子學到了良好與差勁的運動家精神的主要場所,而在附近的大人就能逮住機會介入。

如果一個孩子在課間休息時,爭論著球是否出了四邊形球場的界線,他後方站在線內的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耐煩。

課間休息的監控就可以把孩子拉到一旁,說:「是呀,那應該是出界了,但現在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得到一個回合。」為了給孩子一個解決方式,課間休息時的監控者可以建議他藉由擲硬幣或剪刀石頭步,來解決問題重新開始。

譯註1 本文原文出自http://blog.oregonlive.com/themombeat/2012/07/how_to_teach_your_kids_sportsm.html

譯註2 Howard Hiton是波蘭有專業執照的諮詢師,他的專業領域是處理憂鬱和焦慮、校園問題、家庭衝突、離婚與藥物濫用問題等。詳見網站

譯者的話

文中作者嘗試以桌上遊戲與運動間相互對比,說明孩子可以在遊戲中學習運動家精神。父母教導的方法和態度是個關鍵,父母也要以身作則。畢竟,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好鬥的,怒氣,生氣,爭執,爭辯,童年,孩子,抱著雙臂,意見相左,家庭,打架,Fotolia,女孩,小孩,惱火,照片,競爭,手足,姊妹

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孩子不願意面對挫折。在一款遊戲輸過後,就不願意再次嘗試。許多小朋友卻是越挫越勇,不斷的嘗試。我們相信,後者會在遊戲中學到更多,對遊戲了解更深,並且願意學習更多的遊戲。適度修改遊戲規則,也是一個讓孩子的情緒漸入佳境的方法。但是別忘了,我們還是要讓孩子體驗到一款遊戲真正的規則喔!孩子才會漸漸的成長。

從遊戲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小朋友面對挫折的態度與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許可以推理孩子未來處理事情、面對問題的態度和情緒變化。但是「運動家精神」並不只是小朋友應該學習的,大人們也很需要好好回顧一下國小課本裡的課文〈運動家的風度〉(註1)。這種運動家的精神不應只是實踐在運動中、遊戲場上,更應該實踐在每個生活層面。尤其是在人與人間頻繁接觸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都需要很高的EQ來處理人際間的關係。運動家的精神或風度也許就是一種使人際關係更圓融、提昇自我修為與情緒管理的一種方式喔!

 註1:羅家倫,《新人生觀》,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2

arrow
arrow

    遊弈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