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子女喜歡什麼嗎?知道父母喜歡什麼嗎?知道阿公阿媽喜歡什麼嗎?

圖片出處: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1361465/7-wonders

在桌上遊戲的推廣教學一年有餘,發現不少教育上溝通的問題。尤其是教學目前能見度較低的桌上遊戲。工作坊伙伴的想法都一致表示:遊戲不只是遊戲。遊戲背後的意義郤是少為人所重視的。自古以來,遊戲就是一種王公貴族、富豪土紳的休閒活動。現在社會大眾為了生活而工作,就耗掉所有精力。那有精神及財力進行遊戲。如今台灣社會的家庭多為中產階級,是很適合藉遊戲來提昇生活品質、增強人格教育及溝通能力。現台灣大部分小家庭為雙薪家庭,更有能力培養此休閒活動。但也因此沒有多餘的心力來遊戲,無法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幸福感及教育層面。

圖片出處: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793701/tobago

所有家庭的孩子都是寶貝。但家長們把寶貝如同珍寶般的成長過程,交給了媬姆、老師、父母。說真的身為老師是幸福的,只能為家長們感到遺憾。有家長可能會認為,術業有專攻或是結果是好就可以,所以現實是無可奈何的。建議家長們找回養育幼兒的熱情,你會發現可以各種方向看見孩子的成長。

由於近期在推廣社區大學部分,發現大多數學員的情形是筆者所不忍見的-獨居老人。這是暴胗天物,先不論其是否有家庭。就其過半世紀的生活經驗,人生閱歷。光是認識一個人,就如同入寶山,豈能空手而歸。但認識一個人是很辛苦的,尤其是要認識一個你自以為早就認定的人。日前政府不斷宣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如果每個人都是寶山,那溝通的方式就如同挖礦的工具。工具不對,如何能收獲?拿著斧頭挖礦,不如用來砍樹。有的寶山是礦產,有的是林產。如何溝通,才是入寶山之前的準備。在推擴桌上遊戲前,早已理解準備是個很重要的功課。父母子女如同你的後山前院,可曾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在前院植樹,到後山尋寶。父母永遠比孩子了解孩子,但可曾換個角度去思考孩子可能會成長的地方。反之,孩子們如何了解父母,如果父母一直認為孩子永遠只是孩子。

 圖片出處: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860825/saboteur

近期在和伙伴溝通些名詞上的定義。果真如我所想,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解釋;沒有絕對的是非,只有世代的價值。但筆者認為這就是代溝的原因。也就是拿著斧頭去後山挖礦,拿著鋤頭去前院砍樹一樣事倍功半。孩子們不了解父母,父母又自以為了解孩子。這種危險的判斷,讓你少了看見成長、了解想法的驚喜,多了自以為是、拒絕接受的問題。

 

針對社區大學的長者推廣桌上遊戲,不只是筆者想去挖寶。更是想請長者們去收獲。不只是收獲自己子女的驚喜,亦可收獲伙伴後山的寶藏。將祖孫三代小聚,一同遊戲是筆者小小的驕傲。因為只有桌上遊戲可以找到,祖孫三代都有興趣且公平競爭的環境。可以理所當然的放下自以為是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的扮演遊戲中的弱者或反派,可以良心發現的成為救助的英雄。在遊戲終了仍可意猶未竟的回憶並討論這一次的策略、下一次的方法。


 

圖片出處:http://boardgamegeek.com/image/1194356/dixit-odyssey

成為祖父母、父母、兒女、孫兒女的伙伴是簡單的。只要一個下午,找到對的遊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遊弈思 的頭像
    遊弈思

    遊弈思‧歐洲桌上遊戲工作坊

    遊弈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